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作者:吳東軒
出自:《人生很難,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》
然後天使出現了
〈來坐夥〉幾乎每天都有活動。大部分是我們主辦的活動,不過這裡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對外出租的活動場地,會有其他主辦來借場地。也許是因為調性夠鮮明,在〈來坐夥〉舉辦的活動共通特質大多都跟生活、體驗、分享有關。活動有共通特質,來參加活動的人自然也是,觀察下來,大多都是有些知性、情感上比較細膩、重視生活品質、又心胸開放的人。
儘管比例不至於非常懸殊,但還是可以非常明顯地觀察到女性比男性多。會來這類空間參加這類活動的人當中,女生數量很明顯比男生多,大約落在 7:3 到 8:2 之間。不過這天晚上,〈來坐夥〉裡的男生女生人數倒是剛剛好的1:1,因為這天晚上的活動是聯誼,這是主辦單位特別控制過的男女比例。
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:「到底什麼是緣分?」把緣分解釋得很玄,說這些都是因果業報或上帝的安排,似乎有點不太不科學;但如果説緣分就只是一種隨機的結果,又好像不夠美麗,又太不浪漫了。
那天我一如往常在大門口招呼客人進場,活動不是我舉辦的,但做為場地的主人,依然希望活動能順利進行。這場活動的參加者很多但工作人員不太夠,我自動跳出來幫忙引導,希望一切順暢,讓所有人都能對這空間留下好的印象。招呼客人的時候看到一張熟悉的臉,是一個已經來過好幾次的客人,看來她真的蠻喜歡這裡,。今晚她不是自己來,還帶著一個朋友,我拉開門讓她們進來,她身後的朋友跟我打了個照面,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。那天晚上的活動是釀梅酒聯誼,以我看活動流程的感覺,釀酒才是本體,聯誼只是順便,每個人在活動後都會帶著一桶自己釀的梅酒回家,等三個月就可以喝。
身為一個想好好經營顧客關係的空間老闆,鬼腦筋開始蠢動。首先,這是釀酒活動,表示她們應該喜歡酒?這是聯誼活動,也表示她們應該單身?接著我想到店裡常客中其他幾位也單身的人,想著如果我能讓空間裡的客人們彼此之間也交朋友甚至談戀愛,那他們就會更常來,還會帶更多朋友來,也許我該來主動促成一點什麼。
於是沒幾天後,我就揪了另外一小團,釀梅酒聯誼活動中的這兩位女孩、加上店裡另外一位女性常客以及另外兩位男性常客,還有我自己,共三男三女,一起去朋友開的精釀啤酒店。曾經位在捷運中山國中站旁的巷子裡的浮士德啤酒花園,只賣一間德國啤酒廠的精釀啤酒,在幾年前已經收掉了。
___________
腦筋打的是他們的主意,但沒想到先心動的是我自己。
她是桃園人,因為住得比較遠平常並不會參加這類活動。那天晚上她不是來聯誼的,是想來玩釀梅酒。會答應來參加我揪的小團,是因為想喝我說的厲害德國精釀啤酒。她沒想那麼多,就是周一下班後跟朋友來小酌一番;但我不是,我是想利用周一店休的時間在常客身上動鬼腦筋(喝點酒放鬆只是順便)。而後來的發展都跟我們預期的不一樣。當天晚上可能是啤酒的酒精催化?也可能有其他我沒察覺到的原因在運作,當我跟她四目相交的時候,我感覺到同頻、共時;在她的目光中,我恢復了正常的運作速度,格格不入的時間感差異不見了。當看到她笑起來的時候,我也跟著開心,憤世嫉俗也不見了。
然後一切都安靜了下來,知道自己有病後一直鬧轟轟吵鬧不休的內心,忽然都靜下來了,接著我聽見了心動的聲音。
該怎麼解釋緣分?是怎樣的連串巧合,能讓在桃園長大、內湖工作的她,踏進在三芝長大、在台北確診有罕病的我;在信義區巷子裡開的店中,經過怎樣的一連串巧合,能讓當時的我們走到一起?往後更辛苦的幾年之中也沒有分開,還持續走到現在,在桃園成了家?
面對世界,我還是常常覺得格格不入,但現在沒關係了,只要我能融入在她的世界就夠了;面對自己的不正常,還是會覺得有點不自在,但現在也沒關係了,在她旁邊我能自在就好。我心裡那股時不時會出現的微微刺痛感也消失了,原來只要有人愛著包容著,就算不正常也不會痛了。有一句很勵志的話說:「當老天為你關上了一扇門,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」。我並不覺得這句話很勵志,反而覺得有點令人惱怒。如果我不想關門哩?不想開窗哩?你關屁關?開屁開?是問過我了嗎?
但如果要把我的故事用這句話來說,那會變成:「當老天為東東關上了一扇門,就會派一位天使去陪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