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by 是日創意文化總編輯 凱薩琳.杜
前情提要請看這篇文 》》https://reurl.cc/Op0577
編輯手札(一)
上一本《後來的你,好嗎?》銷售過了半年,跟作者Peter Su開始要討論新書的企劃,
這之中,也包含討論合作的出版社與未來的方向。
剛開始我們還是朝很Peter Su的走向去思考,短文、故事加金句,彼得也開始撰稿。
但有一天,彼得說:「我知道這個主題會很好賣,但是我覺得心裡有另外想寫的東西。」
一開始,負責的編輯又瑜跟我還保持開放的態度:「好啊~我們也應該嘗試新東西了。」
但當聽到彼得說出一個非常激烈的書名概念,我們還是瞬間僵住。
說實在,陪伴彼得的七年之間,我們算是很瞭解他的人,他也不是在朋友面前會刻意掩飾自己情緒的人。
但我們卻不知道在他心中,原來那些評論在他心中造成了這樣的傷痕。
但第一階段的書名實在太刺激(請恕我略過),我們委婉的跟他說,先寫完內文,再來討論書名。
確實,一開始,他想要訴說那些網民對他的不公。而每一次在他身旁的我們,也只能心疼勸他看開。
他也總是習慣把這些事埋藏在心裡,聊天的時候用自嘲的語氣說出。
但是他說到底也只是個「人」,那些不認識他的人說出的話語,沒有一個人會不介意,
也沒有人可以真的做到一笑置之,放在心裡久了,會成為無法癒合的傷口。
於是這一次,他決定寫出這7年來真實的感覺。
當開始動筆,他發現,坦承了自己的脆弱之後,就像是開啟了心裡的那扇門,
他開始反思過去幾年的自己,在社群上他是不是總是把生活裡那些疲憊脆弱,
轉化為精簡的短文,卻沒有真正訴說過他也會孤單害怕、也會不安。
所以他說:「不被人懂,是我活該。」
Peter Su 《我也曾想過,殺了過去的自己。》— 是日創意文化出版